| 
 
	 叶片泵使用注意事项
 
	    ①驱动方式  叶片泵可以采用电动机或内燃机作为原动机。但泵的传动装置不能对叶片泵的传动轴产生附加轴向力和径向力。
 
	    ②吸油高度  通常要求泵的吸油高度不大于0.5m,在进油管道较长的管路系统中应加大进油管径,以免流动阻力太大吸油不畅影响泵的工作性能。应注意进油口处连接法兰、接头以及整个吸油管道必须严格密封,防止漏气,以免引起噪声、系统振动,并使油箱内产生大量泡沫,降低泵的寿命。以矿物液压油为工作介质时,应采用丁腈橡胶密封件;以磷酸酯为工作介质时,必须采用氟橡胶密封件。
 
	    ③油液选用与过滤  工作油液的品种和牌号应严格按照泵的产品样本规定进行选用,以延长泵的使用寿命。对于叶片泵推荐使用抗磨液压油,黏度范围为17~38mm2/s,推荐使用24mm2/s。
 
	    油液应保持清洁,系统过滤精度不低于25um,在吸油口外应另设置过滤精度为70~150um的滤油器,以防止吸入污物和杂质。应当注意:为了满足快速响应要求,有的叶片泵产品不允许使用吸油口过滤器而推荐采用旁路、回油和压力管路过滤器。
 
	    ④安装、运行与维护
 
	    a.安装
 
	    i.当水平安装时,压油口侧向或朝上安装;吸油口侧向或朝下安装,若泵的工作转速较低,安装时,应将泵的吸人口向上,以便启动时易于吸油;泄油口始终应向上安装。当垂直安装时,泵的传动轴轴端要向上。
 
	ii.泵的支架(座)要牢固,刚性好,并能充分吸收振动。钟形安装支座(法兰)、联轴器和安装支架(图F)等安装件可直接从泵制造厂购得。
 
	 
 
	    iii.泵的传动轴和原动机轴同轴度一般应控制在0.1mm以内,尽可能采用柔性联轴器,以避免泵轴承受弯矩及轴向载荷。传动轴转向应符合产品要求。
 
	    iV.泵的吸入管道通径应不小于泵入口通径,吸油过滤器通过流量应不低于泵额定流量的两倍。
 
	    V.泵吸入口吸入压力的数值应符合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规定。如泵安装高于油箱时,吸入口距油液液面高度因工作介质不同而异,应符合说明书的规定。
 
	    vi.泄油管路必须直接、无节流地引入油箱,不可与其他回油管路连接在一起。泄油管路末端必须位于油箱最低液面以下,并尽可能远离吸油口,这样即可保证在停车状态下泵壳内的油液不被排空,应避免混入空气的热油进入系统循环。同样,当把泵浸入油箱内部安装时,泄油管路的安装也应能形成虹吸作用,以保证壳体内始终充满油液。泄油(壳体)压力一般不得超过0.2MPa,泄油管路长度应不超过2m,最小管径应按泵的油口规格选取,并选用具有最大通径的低压直通型管接头。
 
	    vii.油箱内应设有隔板,用来分隔回油带来的气泡与脏物。回油管应伸到液面以下(不得直接和泵的入口连接),防止回油飞溅引起气泡。
 
	b.启动
 
	i.在泵启动前,应检查进、出口及转向,泵的旋转方向应与产品标牌指示方向一致。
 
	    ii.初次启动前,泵的壳体内要灌满(通过泄油口)油液,并用手转动联轴器,旋转时应感觉均匀、灵活。首次启动时,系统应在无液的状态下运行,目的是向系统充液,并使泵和管道排气,只有在系统内空气排空后方可加压。
 
	    iii.在初次工作或长期停车后再启动时,会产生吸空现象,因此应在输出口端安装排气阀,或稍微松动出口法兰,以排除空气,并尽可能地在空载情况下进行试运转。
 
	    iv.在对变量叶片泵的排量进行调整时,应先放松防松螺母,再旋转调整螺钉,并注意增大或减小排量时旋转调整螺钉的方向。调整完毕后,应拧紧螺母。在对变量叶片泵的压力进行调整时,也应注意增大和减小压力时调压螺钉的正确旋向,调整完毕,应拧紧螺母。
 
	    c.维护
 
	    i.购回泵后,如暂不使用,应将内部注入防锈油,并将外露表面涂防锈油脂,然后盖好油口防尘盖,妥善保存。
 
	    ii.配管时,注意清除残留在油箱及管道中的铁屑与残渣及棉纱等异物,以免引起泵的故障。
 
	    iii.液压系统的安全阀调压值不能过高,一般应不大于泵额定压力的1. 25倍。
 
	    iv.应避免泵在过高或过低温度下连续运转,必要时应通过设置热交换器(冷却器和加热器)来调节油温。
 
	    V.保持正常的油箱液位高度,及时进行补油。
 
	    vi.要定期检查油液性能,达不到规定要求时要及时予以更换并清洗油箱。
 
	    vii.应经常检查和清洗过滤器,以保证泵能够通畅地吸人油液。
 
	    viii.泵工作一段时间后,因为振动可能引起安装螺钉或进出油口法兰螺钉松动,要注意检查,并拧紧防松。
 
	    ix,对于有泵芯备件的叶片泵,正常维修只需要更换泵芯即可。更换时应注意检查密封圈是否平整,防止切边,拧紧外壳件连接螺钉时,应按对角线方向逐渐拧紧,用力要均匀。
 
 |